【村里现代化】江桥街道杨木港村:建设宜居又宜业的现代化乡村
2024-05-10 09:04:40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向佳 | 作者:李青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614

实现中国式现代化,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。在江桥街道杨木港村,一场如何走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的生动实践正在进行。日前,记者来到杨木港村,近距离感受产业快速发展、农民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。

对于杨木港村来说,其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的第一步,或许要从该村引进湖南攸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。杨木港村虽拥有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,以前却一直是个有名的贫困村。2016年村里引进湖南攸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,也就在这一年,昔日的贫困村开始脱胎换骨,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江桥街道杨木港村党总支书记龙冬华:“2016年脱贫的,现在是乡村振兴重点村。2016年,我们就引进本村的一个老板,原先他在广东办厂,他回来我就跟他讲,我们村里荒山、荒地特别多,有一个项目好做,发展油茶。”

攸县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,土壤也十分适合油茶树种植。产业兴,则乡村兴。杨木港村打开思路以“油茶”为媒,向荒山要效益,与企业一道做大做强油茶产业。

湖南攸爱生态农业公司经理肖立: “我们在陆续的流转山地,现在公司油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万亩。”

近几年来,杨木港村走上了“油茶果”变“票子”的产业富民道路。如今,油茶基地分红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0万元的经济收入,村民流转土地租金收入每年也达60万元,部分村民还可以在油茶基地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。

湖南攸爱生态农业公司经理肖立:“除草、施服、采摘、剪枝等,一年用工量也是非常大的,我们一年在当地老百姓的工资要发200多万元。”

杨木港村地处山区,村民庭前屋后都有着大片空置山地,在村里的引导,以及攸爱公司的帮助下,几乎都种上的油茶树。

村民周秋艳:“攸爱公司有多余的苗也会发给我们村民,想把村民一些闲置土地都种上油茶树,像我家里,也种了5亩多地,丰收的年份也有一万多斤,也可以赚2万块钱。”

湖南攸爱生态农业公司经理肖立:“我们在四周旁边农户手上,有空置土地的,我们会提供树苗,之后我们再收购,目前,我们每年可以收400万~500万元钱的油茶子,也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致富。”

在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,龙冬华又选中了一处荒山上建起了60千伏的光伏电站。

江桥街道杨木港村党总支书记龙冬华:“我们这个光伏电站也弄了几年了,每年可以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。”

光伏电站的收入,村里决定每年拿出20%用于日常维护,80%用于村里低收入家庭分红,帮扶低收入家庭,年龄60多岁的村民陈姬英家便是其中一个受惠家庭。

村民陈姬英:“去年分红,分了3000多块钱。”

村支书龙冬华尝到了产业兴村民富的甜头,便又打起了村里闲置小学的主意,想利用这个闲置资产再搞点“什么”。

江桥街道杨木港村党总支书记龙冬华:“我们这个学校总共有15.8亩,已经闲置,我们想以这个闲置资产跟攸爱公司合作发展研学基地,更好的增加村集体收入。”

产业在得到发展的同时,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,一条条路硬化铺开了,一盏盏路灯立起来了,村里也建起了小型自来水厂,全村都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,改变了原先村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打井挑水的同时,还能给附近两个村子供水。

水厂负责人张志:“现在是自来水,可以保证用水压力大,老百姓很欢喜。”

江桥街道杨木港村党总支书记龙冬华:“我认为乡村既要宜居,也要宜业,我们准备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,因地制宜,以油茶产业为突破口,补链条,树品牌,在此基础上再发展研学旅游产业,让村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。”

如今的杨木港村,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,现代化的梦想正在这里加快成为现实。


一审:刘洁琼丨二审:蔡晓雅丨三审:刘峰

监制:吴辉兵

责编:向佳

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攸县新闻
成长ABC
攸视频
直播视频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